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,一年一度的春节到来之际,正当14亿中国人正在准备迎接新年的到来,新冠病毒也随之而来了,一时间人们谈冠色变,全国上下,各族人民,举全国之力抗菌肺炎,一场没有硝烟的抗疫就此打响。
我查看了百度百科,对于新冠病毒的解释是这样的“冠状病毒是一个大型病毒家族,已知可引起感冒以及中东呼吸综合征(MERS)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(SARS)等较严重疾病。新型冠状病毒是以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。”
那么这么细小的病毒,肉眼是看不到的,我们这么防控呢,作为安防人,当然是通过安防技术来辨别和防控新冠,新冠病毒感染后有一个很明显的的症状是发热,那么我们从检测发热入手,下面就结合海康威视的热成像摄像机技术来做一个详解。
海康威视热成像体温筛查方案
一、需求分析
新型冠状病毒的主要症状之一是体温异常,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、中国工程院院士、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 研究专家钟南山表示,新型肺炎存在人传人现象,武汉减少输出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,武汉会有很严格的筛查检测措施,特别是体温检测。
1、快速灵活布控
当前城市交通、文教卫、工商企业等城市公共区域都未设置合理的检测手段,急需设备能够进行灵活布控,减少人员投入。
2、效率提升是关键
目前检测手段单一,主要以接触式的耳温枪和水银温度计为主,在人员较多的情况下,每个人单独检测费时费力。
3、成本物资控制
当前检测手段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;传统热成像体温筛查方案成本较高,安装部署相对复杂。
二、热成像人体测温-原理
任何温度高于绝对零度(-273.15℃)的物体都在不停地发射红外辐射(热辐射)。红外辐射是一种电磁波,波长范围为在0.7um~1000um,人眼看不见,且不同温度对外辐射的波长不一样。吸收红外辐射后,热敏感材料温度会升高,热成像相机进而根据相应的温升情况进行计算得到对应的温度信息。
三、热成像体温初筛-业务流程
对于人体而言,体内温度相对是恒定的(口腔温度: 35.5℃~37.5℃;腋下温度 :34.7℃~37.3℃;耳蜗温度:
35.8℃~38℃;额头温度: 35.8℃~37.8℃)。热成像通过检测人表面的热辐射进行测温,基于人体测温大数据,通过测温算法映射为人体内部温度。通过热成像测温(建议检测人脸额头温度为主),一般情况下超过正常体温就有发烧的可能性,这种情况下建议复测;另外,测温结果也会随着流汗或者风吹出现波动,这种情况也建议复测。复测方法,建议使用专业级耳温枪或者水银温度计测温。
海康威视人体测温热成像主要是做体温筛查,是指通过热像仪(非接触式方式)初步对人体表面温度进行检测,快速找 出温度异常的个体,发现温度异常目标之后,再进行专业医学体温测量。举例来说:100个人通过热像仪筛查,发现几个温度有异常的目标,可以快速筛选,再用专业手段测量确认,有效降低检测工作量,提升效率。
四、临时布控快速初筛方案
方案清单:人体测温半球/筒机+黑体(可选)+ 三角架 + 电脑 + iVMS-4200客户端,单独的手持设备; 推荐场景:已建人员通道场景(比如:城市交通(火车站、汽车站、地铁、机场等)安检入口临时布控;方案优势:
1、经济实用,快速布控:针对突发事件可在固定出入口快速布控,事后可快速拆除;
2、测温精度保证:±0.5℃或者±0.3℃(带黑体)精度,满足体温初筛需求;
五、新建安检门快速初筛
方案清单: NP-SG318LT-F + 电脑(可选) + iVMS-4200客户端(可选);
推荐场景:未建通道场景(比如:学校、企业园区、写字楼、商场等)的出入口部署建议:
由于人的表面体温受人当前活动状态以及环境的影响,所以快速布控筛查,建议在稳
定环境以及人的状态稳定时进行筛查。建议在入口处人工新建通道/帐篷,引导人员至
相对稳定的环境,效果会较好!
其中,我们要着重说一下热成像检测设备的一个核心零部件-黑体。
什么是黑体?
黑体是一个校准设备,可以设置温度值,是标准的温度源,热成像设备以黑体的温度为准进行实时校准;黑体布设在热像仪对面,保证黑体正面出现在热像仪画面中,保证测温精度在较高的水准上面(±0.3℃精度)。黑体只需供电即可,无需联网。海康威视热成像设备都可选黑体提升精度。黑体可以达到±0.1℃精度,但成品热成像仪业内目前都还达不到这个精度,在购买时要仔细分辨,避免被误导。
最后谈一下热成像测温是否能达到要求及保证效果
热成像人体测温,是针对人员进行快速的初步筛查,而非专业医疗级测量手段。比如:100个人通过热像仪筛查,发现几个 温度有异常的目标,再用专业手段测量确认(如果这100个人,都通过医疗级耳温枪等手段检测,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,不利于 人员通关)。热成像人体测温其特点是非接触式测温,安全无感,快速高效。经过大量项目和海康威视内部几十万次的测试验证,±0.5℃精度是完全可以达到人体体温初步筛查要求的。